彩88-欢迎您

2016年年鉴

      长:韩兴国(-2015.6.4);姬兰柱(2015.6.5- 

  党委书记:姬兰柱(-2015.6.4);金昌杰(2015.11.5- 

      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 

  邮政编码:110016 

  电  话:02483970200 

  传  真:02483970300 

  电子信箱:syiae@iae.ac.cn 

      址:http://www.jordanschlanger.com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87年更为现名。是以林业、土壤、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生态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沈阳生态所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针对现代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国家重大科技问题,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国际应用生态学发展前沿,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完善和创新应用生态学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聚焦东北生态文明建设中典型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污染环境治理与改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等问题,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一三五”规划实施方面,突破一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与调控:初步揭示了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格局、动态及关键影响因子,阐明了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对重要性;发现老龄林仍具持续固碳潜力;构建了防护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框架,提出防护林体系效益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学术思想。突破二新型肥料研制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建立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理论框架体系,阐明了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生物对碳氮磷的影响;从土壤酶学角度探明了脲酶和硝化抑制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发现水解性氨基酸作为肥料氮素的过渡性贮存库是影响氮素循环的原因。该突破成为院双百优秀突破。突破三辽河流域水土污染治理:阐明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排放等历史变化规律及成因,构建了辽河流域水源涵养、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技术和示范体系;首次发现在酸性环境中砷在水铁矿表面更容易以类砷酸铁的形式存在,建立了As(III)在二氧化锰表面的吸附和氧化模型;首次构建了Cd-PAHs复合污染菜田土壤植物-化学联合的边修复边生产体系;探明多环芳烃在电场中的降解规律并建立了高环难降解组分的快速降解途径。 

  特色研究所申请与建设方面,成为 首批进入特色研究所试点行列的单位,从学科发展计划、推进项目、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三个方面进行布局,制定了人事制度、经费管理等5个方面改革举措。 

  沈阳生态所现有5个研究中心,分别是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景观生态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和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共建),中科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以及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即辽宁省陆地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省部共建)、辽宁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态公益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肥料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沈阳生态所有9个野外台站和1个树木园,分别是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站、CERN站)、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站、CERN站)、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站、CERN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院级CERN站)、乌兰敖都荒漠化试验站(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之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吉林长白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国家林业局共建)、沈阳树木园;此外,沈阳生态所设有东北生物标本馆,截至2015年底,馆藏标本56万余份。建有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可进行环境、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分析测试、认证和研究工作。 

  截至2015年底,沈阳生态所共有在职职工4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2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1人。共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12人(新增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增1人)。  

  沈阳生态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批准的博士学位点,现设有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微生物学、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微生物学、植物学、森林培育、环境科学等4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340人(其中博士生170人,硕士生170人),在站博士后24人。 

  2015年,沈阳生态所共有在研项目357项(包括新增项目65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项,青年973项目1项,承担课题8项,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2项,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承担课题6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84项(新增2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项(新增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承担课题7项;承担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3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3项。 

  2015年,沈阳生态所发表SCI论文286篇(包括I43篇、II65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国际PCT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登记4项。  

  2015年,我所承担辽宁省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项并组织评审推荐工作,参与《推进辽宁生态省建设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与本溪市、沈阳市等地方政府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与山东省共建农产品安全山东中心;完成“辽阳市双河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项目。与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矿山绿色生态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基地”;与锦西天然气化工公司、山东三方集团等开展新型肥料等方面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所投资公司5个,其中控股1个,参股4个;从事科技开发人员10人。 

  承办“第八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并建立“青年生态学者联盟”。举办了“2015年稳定性肥料全国示范网络会议”、2015年辽宁省土壤学会学术年会、中-芬绿色低碳城镇化技术研究会等,推进了相关领域合作和交流。本年度共来访80人次,出访86人次。 

  沈阳生态所是辽宁省生态学会、辽宁省植物学会、辽宁省土壤学会、沈阳市植物学会的挂靠单位;主办中文期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开放获取英文期刊Ecological Processes等学术刊物。 

    

    

    

  撰稿人:丁玮杭  胡志斌(办公室主任) 

审稿人:金昌杰(党委书记、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