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欢迎您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科研样地建设项目验收会暨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期报告会在清原站召开

  2017616-18日,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科研样地建设项目(“何兴元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张佳宝研究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周桔处长和杨萍研究员组成。我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朱教君,党委书记、副所长金昌杰,副所长方运霆,科技处处长卓君臣及项目骨干等1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包括现场验收/检查和会议汇报两部分。首先,在项目负责人、清原站站长朱教君研究员的带领下,专家组现场验收了清原站站区内和站区外的4大类次生林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包括次生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调控研究样地,动物(鼠类)与树木种子及更新关系研究样地,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研究样地,林下经济利用技术研究、试验与示范样地的建设完成情况;现场检查了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LiDAR监测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各类科研样地和塔群LiDAR监测平台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样地/平台布设的科学意义、试验设计以及样地支撑的相关科研项目和运行维护情况等。 

  朱教君研究员向专家组介绍科研样地建设进展情况 

  现场考察后,朱教君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科研样地项目的完成情况与塔群LiDAR平台项目的中期进展情况。范蔚茗研究员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组织专家组对科研样地项目的完成情况和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期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科研样地项目验收意见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意见。专家组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认为塔群LiDAR平台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建议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对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严格把控,以顺利完成项目。最后,专家组就清原站的总体运行现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清原站进入了样地-科研项目-成果(文章/奖项等)-样地的良性转化循环。专家组对清原站的未来发展态势寄予了殷切希望,并提出了加强“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科学布局,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建立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加强信息化工作等建议。

 

验收会(报告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科研样地建设项目“次生林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建设项目”:科研样地是野外站最重要的科研核心设施,多数样地是依靠科研经费支持;由于研究项目较多、研究目标差异,所建科研样地既不规范,也比较零散,无长期规划、缺乏系统性。因此,规范、标准的样地建设成为限制次生林生态系统关键数据长期监测积累的瓶颈。本项目以东北典型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在已有样地基础上,从个体、种群到群落/生态系统,布设次生林生态系统长期科研样地;为深入研究次生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调控关系,阐明动物与植物种子及更新关系,明确水源涵养林经营与功能提升机制,探索次生林生态系统林下资源合理经营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样地支撑。 

    

  中国科学院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LiDAR监测平台建设项目”:森林结构监测面临精度受限、关键参数无法获取、监测频度受限、微地形监测受限等诸多问题,建立精准森林结构监测与研究平台对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关重要,亟需大型野外实验平台的支撑。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拟建成次生林生态系统结构LiDAR监测平台,实现精准、系统、全面、实时、多时空尺度获取次生林生态系统结构数据,确定多组分、多尺度结构的耦合作用机制及其与森林生态屏障功能的关系,为维持、恢复次生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障东北森林带生态屏障功能高效、稳定与可持续提供基础平台。   (清原站) 

 专家组与项目骨干在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功能与调控研究样地合影

\